2)第六十章 历史的拐点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拿高分还是不太容易的。他填的志愿是北大电子系,因为前世他科大毕业,这次他想看看这被誉为“中国第一学府”究竟有何魅力,不过北大是不容易考的,更何况在1977年这个历史上高考竞争最激烈的情况下。当知道李思明报考北大理科的时候,有许多人放弃了与他竞争的想法,以免“自相残杀”。他也吃不准有没有把握,在考试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就拿语文试卷来,后世的一些大学教授知名作家,考不过高三学生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北大在黑龙江招生的数量绝对要比在北京招得要少。

  考试是在团部一所中学进行的,教室里30人一考场,人人单桌,教室窗户上没有玻璃,有人用麻袋封着,但还是露风,还好教室里有暖气,不然钢笔都拿不起来。据这试卷用纸也有一个插曲,对于执行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来,如何解决这众多考生参考的试卷纸张,竟然成了一个叫人头疼的大问题。考生们觉得如果要考试,比方要印卷子,要评卷子,总要一部分钱,全靠国家拿也是很困难的。大家希望报名费能够定在一块钱。当时政治局讨论,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五毛钱就行了。问题最终反映到邓平那里,他当机立断,决定将印刷《**选集》第五卷的计划暂时搁置,调配相关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历史由此出现了极富喜剧色彩的一幕。斗争哲学不再吃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建立在知识尊严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和自由。

  第一场考试考的是数学,试卷刚发下来,李思明就飞快地浏览了一遍,难度太低了,只有填空和计算题,没有选择题这种形式不,题量也较少。李思明慢慢的答题,争取拿满分。没想到他刚答完了三道题,有几人站起来交卷了,让其他的考生一片惊慌,不由自主地加快答题速度。

  “妈的,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这速度也太恐怖了吧!”李思明后来才知道这几人都是因为遇到数个难题,一下子失去了答下去的勇气,交卷走人。

  答完题,看了看表还有一个钟头,这表还是老爸庆祝自己走出劳改农场重新做人,留给自己的纪念。从上学起,老师每次在考试前都不厌其烦地重复一定不要急着交卷,要仔细检查。李思明检查了几遍,实在找不出毛病,这个时候出去也没地方可去,天寒地冻的,大帅他们都还在考试呢。于是,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李思明将大题全都重新做了一遍,用的当然是其它解题方法,这叫举一反三,园丁们经常教导的。一张卷子被他做的天花乱坠,有的题不止用两种方法,甚至个别题还用了高等数学方法。

  时间一到交了卷,走出考场,考生自动分成不同的一堆在那里核对答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