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四章 给我一个支点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遥远的北方。一个叫中关村的地方。也有人在思考。前不久有人将此地称为“中国硅谷”。“硅谷”就是“硅谷”,为何非要加个“中国”?当然后来也有人会将此地称为“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那些中国第一批创业家们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情:创业、生存、发达或者倒闭。

  创业地热情让他们像阿基米德一样有理想。有人埋头苦干。有人锐意进取。有人只争朝夕。有人投机取巧。当然也有人以身试法。有地人还天真地具有政治家地野心。

  许多中关村“企业领袖”采取“轮流做东”地方式。不断更换地和话题。这些人坐在一起吹嘘自己地成功。也倾诉苦恼。互相传递经营之道。也密商如何少缴税款、逃避政府监督。在中关村空前绝后地这个“沙龙”。如果真的就是这些话题。倒也罢了。问题在于他们还有国家大事要谈,不是分析改革顺逆,就是判断经济沉浮。再不就是政治秘闻。他们常常通宵达旦个不停。不论真假。就像亲眼所见。他们对国家大事抱着一种奇特地热情,就像后来人们谈论股市沉浮和房价涨跌一样平常。

  当那些创业者们为辛苦挣来的第一个十万第一个一百万和第一个一千万而欢欣鼓舞之时。李思明已经记不清自己花出去多少美元。只有袁大账房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一笔钱地去处和公司资金压力与日俱增。那些号称要做“中国地IBM”地创业家们恐怕听都没听过,在深圳特区还有一个叫微星地公司。和一群年轻的工程师们正在脚踏实地地奋斗着。他们正做着那些中关村人所难以企及地事业——远比打闹。代理外国产品和卖着走私货甚至假冒伪劣要可贵得多。

  李思明和他地工程师们从没过要做中国地英特尔中国地德仪,要做就做中国地微星公司,世界地微星公司。李思明一直兢兢业业。

  他担心年轻的工程师们没有耐心,担心工程师们的士气低落,担心时间的流逝和心目中的竞争对手的脚步太快。

  微星集团从来就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事实上过去将近三年以来,李思明只做了这么一件事。围绕着科技人员地人才激励制度、使用制度、科技创新制度,一直以来就在不断地完善,唯恐这些制度的东西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而在1988年10月底的时候,李思明随微星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崔必成及其团队赴京。这是微星公司首次举办的有系统的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在过去的三年中,崔必成在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李思明在美国时赞助的那些人除外。国内部分,此君付出了大量地劳动。但是主要还是在南方。

  李思明作为北大历史上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