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古墓里的戏台_永生诡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叔曾告诉我古墓里的墓门也是机关重重,有的是断头铡落下,有的表面涂满了毒药,只要一碰,那毒素会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至全身,不到两分钟摸门的人必死。

  说真的,以前只是听,没有概念,但今天当真正看见这么大的断头铡心里难免直发怵,要是换做自己肯定二话不说上去就摸门,断头铡落下,躲闪速度快胳膊没了,躲闪速度慢我人就没了。

  我叔还曾告诉我,有的门锁是内嵌方式,必须手伸进去,好一点的能全胳膊而退,坏一点的门锁一转动立马触动里面的机关,里面会弹出无数的刀片,跟绞肉机似的直接都能把骨头绞烂。

  不过眼前这道门已经打开,断头铡落下,地上也没有血迹,看样子莫青公孙术他们是安稳的过去了。

  我也不犹豫,跨过断头铡进了墓室。

  一进去就能闻到一股烂木头的味道,非常难闻,我捂着鼻子照了照周围,什么都看不见,小心翼翼的继续朝前走。

  走了一会从墓室里出来,我脚下一空,下了台阶,然后我竟看见前面有一堵灰色的墙壁。

  我顺着墙壁绕到了前面,然后我发现这是个类似露台一样的地方,露台为三面围观形式,下为一米多高的台基,台基之上有四根黑漆圆柱撑着倒角式悬瓦黑顶,四根黑柱上设雀替大斗,大斗上施四根横陈的大额枋,黑顶下拉着一块非常大的黑色绸布,绸布上绣满了花纹,绸边挂满了一排黑色的铃铛。

  我第一眼没认出来,倒退几步,接着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这……这竟是个戏台。

  在大学的时候有了解过华夏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单说戏台,华夏每个朝代每个地方的戏台风格都不一样,就眼前这三面围观式的戏台绝对出自宋金。

  最早的戏台是以广场、厅堂、露台的形式呈现,进而才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这也从侧面展示出了华夏戏曲的发展。

  宋金时期,杂剧、院本、诸宫调出现后,演出形式由平地登上戏台,但戏曲真正趋于兴盛以至成熟,是在元杂剧和明清话本小说竞相登台之后。

  戏台创建的初期,沿袭着宋、金时代的献亭三面围观之形制,后期则发展成为一面观的乐楼。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宋金,是因为它并不具备明清时期的戏台风格,比如屋脊上的优美鳌鱼、正前方的飞檐翘角,台上的木构浮雕,还有悬铃铁马,这些都是明清至今非常有代表性的点。

  看来自己猜的没错,这个墓主人绝对是宋朝年间的人。

  猜测的同时也让我诧异不已,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墓室里修建一个戏台,这墓主人生前是有多爱听戏啊。

  正想着,忽然耳麦里传来一段电流声,声音非常刺耳,我赶忙拿下来,刺耳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