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态度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遗忘了,数年来从没人提起,宇文温自然没有就岳父的问题进行表态。

  此时此刻,看着干干净净的陵寝,看着神道碑,宇文温对太子宇文维城说道:“带着弟弟们,去抄一抄碑文吧。”

  神道碑,指的是立于墓道(神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多记录死者生平年月,所作贡献等,其碑文,实际上就是墓志铭。

  宇文温是以这种方式,让儿子们记住尉迟迥的事迹,宇文维城点头称是,带着弟弟们向神道碑走去。

  走着走着,宇文维城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该如何面对曾外祖了。

  那年,他还小,曾外祖给他的印象是慈眉善目,所以宇文维城回想起曾外祖,心中觉得颇为温暖,那是亲人之间的温情。

  现在,宇文维城看着神道碑,看着碑文,看着曾外祖的生平事迹,只觉眼眶热,他已经长大了,所以知道自己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事。

  他和母亲在邺城住了许久,不是祖父、祖母舍不得故而挽留,而是被软禁了。

  他被和蔼可亲的舅舅立为伪帝,大逆不道。

  他的母亲是伪王后,他的姨母是伪皇后,他的母族、表亲们,都是乱臣贼子。

  父亲为了他和母亲的罪过,数次向当时的天子负荆请罪,而他现在成了皇太子,该怎么面对母族,该如何面对在邺城时的美好回忆?

  宇文维城不知道该怎么办,母族是乱臣贼子,按说应该划清界限并高声唾骂,但宇文维城小时的经历告诉他,他的母族对他很好。

  声讨尉迟氏的罪行,和母族划清界限?还是为母族极力奔走、洗罪?

  选第一个,宇文维城觉得心里有些难受;选第二个,恐怕会引得文武百官震动,这可如何是好?

  现在好了,父亲表明态度,那就是功过分明,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所以宇文维城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站在宇文温身边的尉迟炽繁,看着祖父的陵墓,又见着儿子在一边认真的抄碑文,眼眶热,赶紧低下头,不想让人看见她潸然泪下的模样。

  宇文温轻轻握着皇后的手,感受着对方的微微颤抖,用自己温暖的手,给对方以安慰。

  他没有说话,定定看着陵墓,思绪万千。

  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故蜀王尉迟迥,如果再活几年,会不会....

  会不会如同司马懿那样,虽然名义上是大周臣子,却为儿子们将来取而代之做好铺垫?

  或者,如蜀汉诸葛丞相那样,虽然大权在握,却一心为国,鞠躬尽瘁,全君臣之义,丝毫没有那种念头?

  这个问题,是不会有答案的,因为尉迟迥的溘然长逝,没人知道他若多活几年,会做出什么选择。

  这也好,至少甥舅情谊(宇文泰和尉迟迥)有了一个圆满的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