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 组织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能成为淮西重建后的州郡官,也能脱掉吏籍,转为良民。

  吏,是贱籍,有单独的户籍,是为“吏籍”、“吏户”,吏户地位低于平民,吏户出身的人,如果有得选,不会愿意成为欺上瞒下的胥吏,坏事做尽,被百姓戳着脊梁骨咒骂。

  能有机会脱离吏户、吏籍,这对许多小吏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坞堡,若仅是民间设施,用不着文武吏来管理,但这座坞堡和其他许多淮西坞堡一样,是宇文温“腾笼换鸟”政策的产物,基于多方考虑,暂时将坞堡纳入镇戍体系,故而要设戍主。

  镇戍制和州郡制是这个时期常见的行政区划制度,镇戍制的行政区划一般出现在边疆,偏重于军事,州郡制就是正常的行政区划,偏重于民政管理。

  镇有镇将,戍有戍主,以行政区划而言,镇(镇将)对应州(刺史),戍(戍主)对应郡(郡守、太守),镇戍兵对应州郡兵。

  那些基于军事需求而在险要之地设立的戍则例外。

  宇文温的“腾笼换鸟”政策,是将坞堡豪强连根铲除,让立大功的将士、助战义兵、反正的宗族内应等,成为新坞堡的主人,也就是“换鸟”,但他不是把鸟放进去就不管,而是要给予各种扶持。

  先就是采取过渡措施,先把坞堡设为戍,设戍主以名正言顺纳入军队管理,而不是就这么丢下不管。

  以蔡长庚为例,此人是家族庶子,地位不高,和家业无缘,后来家族决定响应官府号召,派族兵助战顺便碰碰运气,便派了蔡长庚率领族兵到官军帐下听用。

  庶子,留在家族里没什么指望,不过混吃等死罢了,到沙场上以命搏功名算是条出路。

  死了,那也也好,省得家族内讧破事多,成了,正好让家族开枝散叶。

  蔡长庚的处境就是如此,带来助战的族兵羸弱,基本上不堪重任,但他还召集了一群狐朋狗友,还有处境艰难的破落子弟,要一起在战场上玩命,改变自己的命运。

  玩命,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一半是血一半是泪,蔡长庚的队伍立下许多功劳,其最后一战,就是攻拔这个坞堡,那一战他和伙伴一起作为先登,突入坞堡玩命,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打开了大门。

  身着重甲的蔡长庚被敌人砍得遍体鳞伤,几成血人,伙伴死伤过半,有人被砍得肠子都流出来,死状惨烈,对此,官军主将宇文十五将功劳上报,宇文温阅后经核实,立刻任命大难不死的蔡长庚为此坞堡戍主。

  实际上就是把坞堡和周边数百顷田地,都许给蔡长庚做家业,前提是满足一系列考核要求,而且这些田地日后必须正常向官府缴纳一定的租调。

  宇文温此举,就是要学变法的商鞅那样,立木为信。

  跟着蔡长庚玩命的伙伴,阵亡的有抚恤,立了功抚恤会更多,而活着的就有封赏,蔡长庚凭借大功得赏坞堡的事情很快就传播开,将一众参战宗族子弟刺激得双眼红。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家族的庶出旁支,没有多少机会继承家业,有蔡长庚的例子,许多人都愿意用命来换前程,即便立的功劳换不来一座坞堡,但若能凭此获得一官半职,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改变人生的最好机会。

  被立为标杆的蔡长庚,如愿以偿成为戍主,将来会成为坞堡主,然而,若宇文温就此撒手不管,蔡戍主会顺利变成蔡堡主么?

  不会。

  高利贷或所谓的族亲,甚至某些魑魅魍魉,会把蔡戍主用命换来的家业吃得骨头都不剩。

  这种情况是宇文温决不允许的,所以,他要动用另一种力量来帮助蔡戍主顺利变成蔡堡主。

  那种力量,名为组织,美其名曰:有活力的社会组织。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