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9章 榴花忽繁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呢?

  他又替皇帝列了几条不方便说的理由:

  首先,先帝大行,新君继位,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太多,开源需从长计议,节流却是立竿见影,这时候后宫增加花销太不表率了。

  ——其实中宗给皇帝留下的财产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帑都十分充足。

  其次,今年恩科秋闱即将开始,此次恩科是今上头次为国抡才,当属重中之重,旁的政务都要往次后捎捎,总不能将后宫选妃列于此事之前为人诟病新帝内外不顾。

  ——其实意思就是别给脸不要,新皇帝登基不满一年,前朝选官后宫选妃忙的不亦乐乎,传出去也不好听,你们不要脸皇帝还要,差不多得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丧之年京官与有爵之家都不能婚丧嫁娶是祖制,皇帝也体恤各家的难处,于是今年也不另设年限和资质,让但凡受此限制的人家皆可送儿女至国子监太学、吏学与女学去进学修业,这已是恩荣有嘉的德化之政,此三处如何难入列位如何不知?应趁此千载难逢之良机,多修博识以求光耀门楣才是。

  ——其实是说你们这些当家长的好好督促孩子学习别再想有的没的,当心考试不过,被校长亲自带着试卷上门丢人可是会连祖宗面子一起丢掉的。

  总之新帝这一哭加以上三条,最终让所有歪打主意的人乖乖闭上了嘴。

  卓思衡心中清楚,这次小朝会上皇帝这招多少有点胡搅蛮缠的意思,可偏教人挑不出破绽。这正是多亏卓思衡自刘煦登基以来一直为他所塑造的形象和积累的表面细节。

  要是从前都没有什么孝顺的表现,突然有人谏议倒演起戏来实在没有说服力。要知道群臣也不是白吃俸禄的,这点心思他们再看不出来可能性极低,若是存心思要直言出来,大家面子上都下不来台,只要揪住破绽,人家也有话说反驳皇帝毫无底气的行径,所以做帝王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临时抱佛脚。

  这也是卓思衡替刘煦所谋划的一项基础:从零开始,积少成多。

  “陛下这几日辛苦劳累,要多注意休息,经筵的事再往后放放,正好今年春坛因为大行皇帝的丧仪不能照常,明年春日大办一场,再开经筵的序例。事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事事都想同一时间穷尽。”

  卓思衡的话让刘煦笑了,他说道:“还是卓参知偏心朕多一些,若是先帝还在,参知一定耳提面命督促不休。”

  卓思衡也无奈笑了,是啊,人心本就是偏的。

  提及先帝,刘煦有短暂的沉默,他的笑容渐渐化作一丝忧色,声音也压低几许道:“有一件事,朕必须听听卓参知的意思,否则实在不能专断以诏。”

  其实刘煦在位这半年大多政务都已上手,除了天性使然的略有谨慎和柔仁外,一些略显棘手的政事他也未有处置不当。如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