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第143章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是殿前司执勤,大约也有一千兵马。”

  “守住行宫,一个人也不能放走。”卓思衡不等虞雍回答,转头迎上此时才奔至近前的沈敏尧和曾玄度,两人的脸色已说不出谁更惨白。

  “沈相,此时能调兵的也只有您了!”卓思衡这时候说话也顾不上尊卑礼数了,皇帝昏迷,虞雍能调动的兵马只有禁军他手上这些,可为保证事态,只这些是不够的,必须沈相用金鱼符曾调附近兵马防备帝京有变。

  毕竟他们谁也不知道,皇帝此时是死是活。

  沈敏尧看了眼不知眼下死活的帝后,微阖双眼须臾,再一睁开已惧意全无:“我去调枢密院在中京府的府军,守住此地,不许放出消息。”

  卓思衡用力点头。

  他转过身,眼前的混乱犹如滔天巨浪朝他扑来:

  四散奔逃的人群里有公侯贵戚也有内监奴仆,高台下的禁军正朝上行,台上之人却拼命往下涌去,场面混沌不堪;

  赵王因在皇帝身边最近的位置,全程目睹了惨剧,他被昏死的父亲护住压下,才七岁年纪的孩子,已是失声尖叫惧不能自已,罗贵妃一手扯着哭嚎着的更年幼的丹山公主,一手去抱已失去魂魄般的儿子,一双眼睛却绝望得看着皇帝,不住呼唤;

  太子和越王一人撑住皇帝的身体,高叫太医,而太子又兼顾去看血泊当中哭泣的妹妹与母后,已是喊哑了嗓子;

  宣仪长公主已然飞奔至近前,她拉住哥哥的手,脱掉华美的宫裙外袍去努力止住皇帝头顶的血流,直至伴驾的太医赶来,她也没有松开;

  沈敏尧与曾玄度一位老臣一人前去调兵,一人则回宫看顾大局;

  此时高台之上,卓思衡、高永清和虞雍三个人,成为了真正能左右大局之人。

  摆在卓思衡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其一,让太子站出来主持大局;尽管未必能快速令其冷静,但自己可以代替太子做出判断,这样即便皇帝无救,太子也能最大可能最快速度稳住大局,方便他日顺利继位,然而这样做存在很大风险,如果皇帝无事,那太子却没有守在父亲母亲的身边而是临时接管权力,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虽然稳住大局也是此时当务之急;

  其一,让长公主站出来主持大局,太子护送圣驾救治;以长公主心性与能力定然能迅速冷静稳住局面,如果皇帝没有生命危险,这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今后会对长公主的权力与太子的储君地位都得到双重保障,但如果皇帝出事……这或许反而成为混乱的始源;

  他该怎么做?

  这是卓思衡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抉择,仿佛是殊死一搏的赌徒,只有一个机会,而命运到底如何选择,连他也无法未卜先知。

  但他没有时间斟酌,必须做出选择了,再拖下去,任何一个都会变成错误答案。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