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鸿章出使欧美11_雪淞散文随笔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招商局新海轮“广利”号驶近时,须乘小船搭渡过去。当他听说这摆渡小舟也是日本船时,说什么也不肯上船。船家无奈,只好在两船之间架一条似独木桥的跳板,让李鸿章由“华盛顿”号海轮而上“广利”号海轮。

  这时,海上风疾浪高,两船此起彼伏。一阵风过,浪头激荡于两船之间,浪花飞越数丈,七十四岁的李鸿章在侍从的牵引、搀扶下,一步一颤,一颤一步地走过了独木桥,登上了“广利”号海轮返国,从而实践了他“终身不再履日地”的誓言。

  回来的路上,李鸿章对随从们说:“我老了!

  以后的事我不能知道。你们要好好教育我们的子子孙孙。千万记住日倭侵略我国的野蛮历史,永远不忘日倭犯下的比野兽还野兽,比魔鬼还魔鬼的罪恶史。”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一八9六年十月三日),李鸿章船抵天津大沽口。出访时还是寒冬,又一个寒冬马上就要到来了。

  在天津稍事休息,9月十一日(十月十七日)抵京。

  李鸿章一行从正月十八日(一八9六年三月一日)辞陛远行,到9月十一日(一八9六年十月十七日)返京,寒暑易节,历时二百三十天,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十万里,遍访欧美八个国家,尤其是访问了当时欧美五大强国。

  李鸿章成了清朝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人。虽然很辛苦,但他觉得不虚此行,这二百多天,比他在国内数年的收获还要大。中国、西洋;五千年、二百年。中国人应当厚今薄古,从历史故纸堆中爬出来!走出去!

  通过考察,李鸿章已发现中外之间的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深刻差距。政治上的差距:欧美是民主的,中国是专制的;军事上的差距:欧美武器先进,军队训练先进;中国武器落后,军队训练落后。文化上的差距:欧美是开放的,中国是禁锢的;欧美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力、它的富足,还在于它的民主、它的科学、它的开放。

  李鸿章在心里感慨:“中国这个五千古国不能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要追赶世界先进潮流,迎头赶上,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呀!”============================================

  =============================================================================================================================手机\端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请收藏:https://m.xbqg9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